習近平訪希,一次跨越東西方的文明對話
(近觀中國)習近平訪希,一次跨越東西方的文明對話
中新社北京11月13日電 題:習近平訪希,一次跨越東西方的文明對話
中新社記者 張子揚
當地時間11月11日,對希臘進行國事訪問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,同希臘總統帕夫洛普洛斯會談時,以一句“酒逢知己千杯少”,道出同帕夫洛普洛斯的友誼,亦明晰了兩大文明古國在建交47年后新的關系定位與合作愿景——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東西方文明古國的智慧。
兩國元首的“文明”共識
“每次你我之間的交談,每次中希之間的交流,都能產生‘酒逢知己千杯少’的共鳴。”習近平對帕夫洛普洛斯說,作為兩大文明古國,有著相通或相近的理念,也都經歷艱苦卓絕的奮斗才實現國家現代化發展。

外界不難發現,關切兩大文明之間的對話,成為習近平此次希臘之行的鮮明“印記”。他強調,中希友好不僅是兩國的合作,更是兩大文明的對話。
習近平曾這樣指出,我訪問過世界上許多地方,最喜歡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了解五大洲的不同文明,了解這些文明與其他文明的不同之處、獨到之處,了解在這些文明中生活的人們的世界觀、人生觀、價值觀。
近年來,在多個外交場合,從呼吁各方秉持包容精神、尊重文明差異,到強調不同文明需要交流互鑒、“堅持美人之美、美美與共”,習近平不斷倡導遵循文明的內在邏輯,并在新的時代進程中,賦予文明新的發展理念。
如今,站在同樣擁有古老文明的國度,習近平同希臘元首會談時,闡釋他與他的國家所尊崇的文明理念——中國人自古以來信奉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、“天下為公”、“和諧萬邦”的理念,中國絕不會搞國強必霸,也不認同你輸我贏的零和游戲,因為中國人從來沒有這種文化基因,也沒有這種野心。
作為“知己”,帕夫洛普洛斯對習近平的文明主張亦予以呼應。他說,一個國家用“文明沖突論”來制定國家政策將是十分荒謬和非常有害的。無論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傳統,還是當今中國日益開放、進步、發展的事實,中國都有力地回擊了“文明沖突論”和“國強必霸論”。
中希互利合作“推心置腹”
“中希關系有兩大紐帶,一是文明交流,二是互利合作。”習近平在同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會談時強調,兩個文明古國要攜起手來,更多造福兩國人民,更好促進人類進步。
因對文明的理解擁有廣泛共識,外界不難發現,中希之間的合作,具備了天然的互動底色。

觀察習近平提出中希務實合作4點建議,從加強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倡議同希臘建設重要國際物流中轉樞紐戰略對接,到擴大雙向貿易和投資規模,從深化人文交流,再到共同推動中歐關系發展,每一條建議都緊扣務實、具體、可操作性,在合作中換位思考,在互動中推心置腹。
值得一提的是,作為共建“一帶一路”的重要成果,習近平還專程參觀中遠海運比雷埃夫斯港項目。
興建于公元前400多年前的比雷埃夫斯港,曾見證過古希臘文明的鼎盛輝煌,亦目睹了這個國家所遭遇的困苦危機。2009年年底,希臘爆發主權債務危機,千年比港遭受巨額虧損。
2016年,中遠海運集團中標比雷埃夫斯港港務局私有化項目,成為港務局控股股東并接手運營管理,為當地1萬多人創造了就業。
“百聞不如一見。今天我在這里看到,中國倡議的‘一帶一路’不是口號和傳說,而是成功的實踐和精彩的現實。”習近平說,“一帶一路”倡議堅持共商共建共享,不是一家說了算,而是大家共擔責任,共享成果。

去年8月,希臘成為第一個與中國簽署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合作諒解備忘錄的歐洲發達國家。一年后,無論是希臘總統、總理,在雅典同習近平會談時,都表達出愿積極同中國共建“一帶一路”戰略抉擇。
作為中國向世界提供的一種與時俱進的公共產品,5年多來,“一帶一路”倡議已呈現出更高的發展維度,成為世界通往和平、和諧、發展、共贏愿景的理想通道。
如果說中希兩國因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在互利合作中找到新的默契,而以東西方文明古國在新時代深度互動這一視角來看,推動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,為持有不同文明的國度和諧共處、合作共贏提供參照范本,本身契合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宏大目標的現實意義。(完)
- 專題:近觀中國
國內新聞精選:
- 2019年12月15日 10:40:22
- 2019年12月15日 09:32:06
- 2019年12月14日 23:33:34
- 2019年12月14日 17:52:30
- 2019年12月14日 14:47:55
- 2019年12月14日 10:38:39
- 2019年12月14日 09:57:54
- 2019年12月14日 08:58:12
- 2019年12月14日 08:54:38
- 2019年12月14日 08:45:25